当前位置: 主页 > 资讯 > 详情
一天辱骂8次、体罚、索贿,11岁男孩被逼跳楼,法院:老师无罪!

来源腾讯网   2023-08-15 19:53:30

8月9日,江西11岁男孩留遗书跳楼案在江西一审宣判,被告人邹某(也就是孩子的班主任)无罪。

宣判结果曝出后,舆论哗然。

有人认为,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,老师批评几句就要轻生;


(资料图)

也有人认为,跳楼男孩的死就是班主任邹某导致的,她的嘲讽和体罚实在太过分。

事情的真相,到底是怎样的?

01

2年前的2021年11月9日,下午。

当天是男孩宽宽姥爷的生日,宽宽告诉母亲汪蓓蕾,放学后他自己回家,不用去接。

宽宽就读的小学与居住的小区之间,仅仅隔了一条马路,步行不过5分钟的路程。

汪蓓蕾经常会接儿子放学,但宽宽也偶尔会一个人回家。

汪蓓蕾没有察觉到什么异样,就答应了。

到了当天下午4点,宽宽快要放学了,但是随着来参加生日宴会的亲友逐个到场,宽宽还是不见踪影。

5分钟的路程而已,按道理宽宽早该到家了。

汪蓓蕾莫名有些心慌,出门骑着电动车寻找儿子。

汪蓓蕾在小学门口遇到了宽宽的班主任邹某,她说宽宽早已离开学校。

于是汪蓓蕾请邹某调出学校的监控,看看孩子走到哪里去了。

这时,一个电话打到了汪蓓蕾和丈夫张定杰的手机上:

就在自家的小区里,有一个男孩从高楼坠下身亡,被人发现。

汪蓓蕾与张定杰在学校会合后,立刻开车赶往现场。

一路上,汪蓓蕾心似油烹:又想快点确认死者的身份,又害怕死者就是自己的儿子。

到了现场,晴天霹雳终于落下——那具高楼坠亡的尸体,正是宽宽。

张定杰夫妇连续几天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之中,他们想不明白,为什么活泼开朗的儿子,会突然以这么极端的方式轻生。

宽宽自杀三天后,警方给了汪蓓蕾和张定杰一张遗书的复印件。

遗书是在宽宽的衣服里发现的,写在一张作文纸上:

“本人的死亡不与父母、家长、社会、国家有关,只和邹某(宽宽的班主任)有关,她使用暴力的手段。”

落款处有宽宽的签名和中指指印。

这张遗书,无疑是揭开宽宽自杀原因的关键线索。

经过多次争取,张定杰终于拿到了事发当天,宽宽教室的监控视频,并委托机构使用技术手段恢复了声音。

视频中,班主任邹某曾用书多次敲打宽宽的头面部、并用手掐他的脸。

仅一天之内,邹某用嘲讽的语气辱骂了宽宽8次,并给他取了多个侮辱性外号。

但在法庭上,邹某及其律师声称,这是“幽默教育”。

汪蓓蕾在采访中还指控邹某有索贿等行为。

但最终,法庭一审判决邹某无罪,仅由学校作了一些行政处分。

02

宽宽的自杀,是这几年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一个缩影。

近些年来,未成年人因为学校和父母的批评而轻生的案例,并不少见。

2017年,四川成都彭州中学一名女生康某雨,结束补课回家后,从自家宿舍楼跳楼自杀。

据调查,康某雨是因为身为班主任的数学老师太过严厉而轻生。

她在遗书中写道,自己“因老师原因自杀”,班主任“扯耳朵、打耳光”“打学生、辱学生,不配为师”。

《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》中的数据显示,在所有的非疾病死因中,自杀,已成为10~25岁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。

不适当的教育方式,以及其它种种压力,让部分青少年无所适从,最终走上了轻生的绝路。

2021年4月,河南信阳第六高级中学一高二男生跳楼,经抢救无效死亡。

2021年1月,河北邯郸邱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,因请假未果从学校四楼跳楼身亡。

2021年1月,陕西西安,一女学生因同学辱骂,从四楼一跃而下,抢救无效身亡。

除了中小学生,大学中也常有轻生者。

2021年4月8日,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又一位女博士跳楼身亡。

半年内,这栋楼已经有两位大学生跳楼、一位烧炭身亡。

仅南京大学一所学校,在短短半年时间内,已经发生了四起自杀案。

全球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,平均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自杀,还有8人自杀未遂。

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,上海地区有24.39%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,认真考虑过自杀想法的占到15.23%。

有5.85%的孩子曾计划自杀、1.71%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。

而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,学业的压力、师长的打骂、同学的排挤都成了诱发自杀的重要原因。

在这些原因的诱导下,有些青少年甚至组成了“约死群”,相约自杀。

频频出现的青少年自杀现象,引发了社会公众的质疑和讨论。

03

在青少年自杀事件的评论区里,总会有一些来自上一代的批评:

“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怎么了,受点批评就要死要活的。”

“孩子的承受能力太差了,老师的做法没啥不妥。”

“现在的学生抗压能力差得很,有些重话听不得。”

在这些评论下,中老年人与年轻人常常唇枪舌剑、吵作一团。

上一代人往往以“忆苦思甜”的方式教育年轻人,而年轻人又偏偏十分反感“歌颂苦难”。

其实,年轻一代的抗压能力下滑,是不争的事实,但也没必要口诛笔伐。

比起前几代人所经历的战争、饥荒、下岗潮,00后的生活环境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。

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种子,当然不必那么“皮糙肉厚”。

所以,00后乃至10后的“退化”,也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,无可厚非。

而且,抗压能力的下滑也不一定是坏事;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,我们的社会正在不断进步。

上一代人多吃苦,不就是为了下一代人少受罪吗?

毕竟,没有人天生是“受虐狂”,以“吃苦”为乐。

如果不是没有饭吃,谁愿意饿着肚子“艰苦奋斗”呢?

我们可以不畏艰难,但没必要制造苦难。

所以一方面,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手段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,采取更温和的方式进行,不要给孩子制造无谓的压力。

诸如辱骂、殴打、精神PUA之类,可以休矣。

但另外一方面,虽说社会整体环境变好了,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。

就教育来说,其中有不太合理的,比如宽宽跳楼案中班主任的讥讽和体罚等等;

也有完全正常合理的挫折,比如考试失利、同学之间的摩擦等等。

前者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控制和惩戒,后者却是一个人成长路上必经的试炼。

回避这些挫折教育,孩子就无法真正意义上地“成人”;

但如果任由娇嫩的青少年与这些挫折“死磕”,无异于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。

在抗压能力下降的环境下,一次微小的意外,就足以毁掉孩子的一生。

上面那些因为老师的批评或学业压力过大而轻生的学生,就是血淋淋的例子。

因此,虽然大环境正在改善,但“挫折教育”依然没有过时。

适当的挫折,就像一剂“精神疫苗”,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失败的心态和处理方式,免疫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大的意外。

04

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的江西男孩宽宽跳楼事件,这起事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。

益美君相信,这起事件中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的每一个人,都不希望看到宽宽的丧生。

而这样的悲剧,每时每刻都还在发生着。

诸如天门山跳崖、天鹅林场服毒等事件,自杀者也多为年轻人。

青少年自杀现象高发,并非是某个群体刻意使坏,而是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,两代人之间的巨大鸿沟导致的结果。

难以被老一辈人理解的表达习惯,与难以让下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方式,造成了精神上的隔绝与孤立,进而成为引发抑郁和轻生的一大源头。

要遏制愈演愈烈的轻生,需要年轻人和上一代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
年轻人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变化、接受环境考验,而不能在安逸中消磨时间;

长辈们也要主动关心下一代的生活环境,从各种渠道了解甚至体验年轻人的生存状况,停止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式的说教。

生命需要关爱的滋润,没有人是一座孤岛。

当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成了全社会共同的习惯,或许就再没有人忍心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。

出品|益美传媒

作者|鸣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