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增绿 百姓增收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长沙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国家级验收,累计实施营造林11.65万亩,油茶营造5.78万亩
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攀
春去夏来,绿意铺陈在长沙大地。
从湘江两岸到长株潭生态绿心,再到风景秀丽、空气清新的国有林场、湿地公园……抬头是明媚的天空蓝,放眼是怡人的生态绿,随手拍更是一道美丽风景。
随着长沙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完成国家级验收,这幅山水洲城的生态画卷,正是长沙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实践。
增绿 点线面齐发力“向绿而生”
2021年4月,长沙市入选国家首批20个、湖南唯一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。
两年多来,长沙不仅添绿、复绿,更改建起了一批高产油茶林,打造出一个国土绿化的“长沙样板”。
在长株潭绿心范围内的雨花区跳马镇复兴村,一片占地104亩的山头上,新栽的楠木、木荷、枫香、红榉等树苗正茁壮成长。
“以前山上只有杉木,树种单一难以抵御病虫害侵袭,且林木太密影响生长。”雨花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砍小留大、砍密留稀、适量补植优良珍稀树种,林地的景观性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《长沙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》明确,要在“一心、一江、多区、多廊道”的广袤大地上切实增加城乡绿量。
其中,“一心”即长株潭生态绿心区;“一江”指湘江;“多区”指国有林场、自然公园、油茶主要分布区域、松材线虫病危害严重区域;“多廊道”则以纳入省级生态廊道范围为主,主要为“一江六河”两岸和铁路、高速公路、国道两旁及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周边。
“项目总建设规模17.43万亩,涉及湖南湘江新区、天心区、雨花区、望城区、长沙县、浏阳市、宁乡市7个区县(市)。”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围绕森林扩绿提质、油茶低产林改造等主要建设内容,长沙在点上推进长株潭绿心保护修复,线上推进生态廊道建设,面上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,全方位“向绿而生”。
固碳 全市实施营造林11.65万亩
连日来,在浏阳市沙市镇东门村新打造的嵩山自然景观公园里,游客络绎不绝。走在清幽雅致的林间小道,所到之处风光旖旎。
原来,两年间,浏阳湖国有林场实施了31000余亩退化林修复,对低质林木进行清理,补植木荷、青冈栎、乌桕等优质珍贵树种,构建出多景观的近自然植物群落,既增强了生态功能,又带火了当地乡村旅游。
一度负债近30万元的东门村通过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,如今村集体固定资产达4000多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。
尽管长沙市森林覆盖率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,但仍存在优质林木资源储备不足、部分林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。
数据显示,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以来,长沙已累计实施营造林11.65万亩,其中包括人工造林0.34万亩、退化林修复6.71万亩、森林抚育4.6万亩。
营造林项目是以大径材树种培育为目标,优选楠木等乡土珍贵优质硬木树种,再通过调整林分密度,为保留和补植的阔叶树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,进而促进林分树种组成多样化、年龄结构异龄化、林相多层化,达到森林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的目的。
经市林业局测算,林木成材后,林分可提高20%以上,木材储备增量有望超过70万立方米,全市森林固碳能力、森林年碳汇量将得到明显提升。
优产 亩产茶油有望逾30公斤
杜鹃花开在茶树下,是怎样的景象?
初夏,浏阳市镇头镇漫山遍野的油茶林绿意盎然,套种在高产油茶生态林里的杜鹃花开得红火,为当地油茶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“林下经济”。
“油茶林改造后,光照和养料充足,除了杜鹃花,还可以种植西瓜、花椒、红薯等,一年四季都有较高的旅游价值,还能增收。”镇头镇油茶办负责人表示。
镇头镇原来的油茶林已有数十年历史,由于树龄老化、枝叶过密、日照和养分不足,一亩地仅能产油5公斤。在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过程中,针对油茶林的低产改造采用“带状更新”的方式,即保留1行老树,挖除2至3行老树,再补种良种油茶。“几年后进入丰产期,每亩可产油30公斤以上。”
一个将浏阳河景观带、油茶文化美丽屋场、油茶交易谷、油茶产品展示中心、油茶大道公园等融为一体的特色油茶小镇已初具雏形。
据了解,长沙市现有油茶林近102万亩,年产值达76亿元,培育规模种植企业120多家,拥有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油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,“中国油茶看湖南,湖南油茶看长沙”的产业格局正逐渐形成。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以来,长沙累计实施油茶新造和低产林改造5.78万亩。
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记者获悉,预计到2026年,长沙将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%以上,森林蓄积量年增长3.5%以上,湿地保护率稳定在71.88%以上;完成油茶丰产林建设42万亩,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630亿元,让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的成效持续显现,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