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资讯 > 详情
灵隐寺一副对联,历经1700年风雨,仅凭14字,点醒无数世人

来源哲学人生网   2023-04-27 13:15:12

作者:云谷师 来源:日行一善共修平台(RXYSGXPT) 人生如同一场旅行,途中难免会有波折和挫折。 有时我们会奢望完美的生活,但现实往往并不如意。 或许我们不应该追求完美,而是珍惜眼前的幸福。 正如杭州灵隐寺的一副对联所说: 人生哪能多如意,万事只求半称心。

01


【资料图】

人生,不完美才是常态

有一个岛上的居民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。

可其中有一个中年人,却总是感到不满足。

他觉得生活中还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,比如住所不够大,工作不够有意义,朋友圈子不够广阔。

于是,中年人一直寻求完美,直到他终于离开了罗德岛,去寻找一个更加完美的地方。

但是,中年人很快发现,无论他走到哪里,都没有办法找到完美的地方。

那些住在更大、更美、更富裕的城市和社区中,人们依然有烦恼和不满。那些拥有一切的人,也依然会感到空虚和不安。

这下他终于明白:完美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,追求完美并没有意义。

谁不想人月两圆,但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万事不如意才是人生的常态。

《次第花开》有这样一段话:求不得的是常态,不圆满才是生活。

人们总在羡慕围城外的美好, 但其实墙外何尝不是另外一座围城。

只有我们愿意面对接纳,才能变得通达,苦恼和晦暗才会淡然。

生活从来不欠我们一个完美如愿,而是我们欠生活一个知足珍惜。

02

智者求缺,愚者求全

古语云:“自古人生最忌满。”

人人都在求全,但真正的智者却在求缺。

从前有个陶艺家,他创作了很多漂亮的陶器,但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。他在心里思考着,试图寻找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。

有一天,他创作了一个碗,但因为窑炉的温度不够高,这个碗的一侧变得扭曲变形。陶艺家看到这个缺陷,感到非常失望,但他并没有放弃。

在碗的另一侧,陶艺家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:光线从变形的一侧射入碗内,反射到另一侧的内壁上,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。这个缺陷竟然成为了这个碗的亮点。

陶艺家对这个碗的独特之处非常满意。因为这个缺陷不仅没有降低碗的价值,反而使它更加珍贵。

没有经历过长夜里痛苦的人,不足以谈人生,没有体验过生活的无望,尝尽过黑夜的酸涩,不能品出平淡的难能可贵。

有了相对的缺憾,才有了圆满。

如果上天造人,所造的都是100%的圣人造物,所造的都是成色十足的完美之物,这本身就是一种缺陷。

所以,曾国藩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,寓意大成若缺。

《易经》中的损、益卦,也是这个意思。

生命总是在求全,最后就会永不满足。

越是求全越不得全,于是就纠结、痛苦,看不到我们拥有什么,看到的都是我们没有什么。

愚者求全,智者求缺。

求缺不是故意求不足,而是看到了不足,能接纳,随缘自在,心安即是圆满。

03

适可而止,人生圆满

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:知足、不知足、知不足。

知不足的人,才能知足。知足,才会常乐。

人生有尺,欲望有度,知足而常乐,知不足而常新。

有一天,一位富有的商人来到一个小村庄,看到村子里的人们过着简朴的生活,心生怜悯,于是决定送给每个人一只鸡。

当商人把鸡送完后,发现有一个老人没有来领鸡。

商人问老人:“为什么不来领鸡?”

老人回答说:“我不需要,我已经有了一只鸡,可以拿它下蛋,每天早上都能吃上一只新鲜的鸡蛋。”

商人听了,惊叹于老人的知足,他意识到自己在财富和物质上的过度追求,让他忘记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。

人之所以痛苦,是因为永远在追求错误的东西。

绝对的财富,会导致绝对的欲望。

做人不是要求最好,而是要避免最坏;不是要战胜别人,而是要战胜自己,战胜自己的贪婪和欲望。

人生一定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欲望。这一辈子最难承受的不是忍耐,而是有度。

懂得适可而止,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。

经云: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。

总有一天你内心是富足的,你才能快乐。

人的贪欲想法总是无休无止,总以为为我有了什么才会快乐。于是,追求有钱,追求家庭优越,追求子女优秀。

最后才发现,永远不会快乐,因为找了错地方。

心是美好的,无论外界是风雨还是雷电,你都能淡然地往前走。

无论每一个当下,都可以快乐安然。

作者:云谷师,来源:日行一善共修平台(ID:RXYSGXPT),日行一善,一年行三百善,积善成德,改变命运。百万佛学爱好者的聚集地。名著听书经授权发布,转载请联系作者。本文图片来源于微博和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。 哲学人生网简介:数百万人关注的微信大号,反思人生的问题,感悟生活的哲理,追求心灵的自由,享受智慧的快乐。 *看更多经典爆文,点击下方小字即可 *

点击下方卡片,发现更多精彩